【特殊兒需要幫助,課輔老師也需要支持】
慧治推動「特殊兒童教育」行動紀錄紀實

有一個小男孩,走進課輔班以後,一直趴在桌上。寫字永遠慢半拍,課輔老師教一個字,他才動一下筆。他不是不願意學習,而是他的身體與大腦,無法像其他孩子一樣協調運作。
他是小偉(化名),診斷出過動與情緒障礙,長期服藥。因為家庭因素,小偉沒有參加「慧治感覺統合運動訓練課程」,於是,他就趴在桌面,與學習的世界,隔著一條叫「無力」的鴻溝。
同樣在新生活協會老梅課輔班,班上另外三位一年級的孩子,卻在短短三個月內,像換了一個人。小凡(化名),亞斯伯格症、有潔癖、情緒不穩,卻熱愛畫畫;小貴(化名),曾因服用過動藥物,罹患妥瑞氏症,情緒總是會失控;小元(化名),有學習障礙,常常連「功課要寫哪一行」都搞不清楚…… 他們的生命,也曾被同樣的困境纏繞。
這三個孩子參加了慧治與永春基金會合作的「感覺統合運動訓練計畫」,開始練習推球,以感統運動平衡身體協調——每天一點點,每次不間斷。三個月後,當他們走進教室,都能挺身坐好,主動寫功課,不再情緒爆炸、不再干擾同學,不再需要課輔老師全程一對一的監督與輔導。

他們的進步,讓人欣慰。更讓人感恩永春基金會引進感統訓練帶來的助益。事實證明,孩子們經過密集的感統運動訓練後,原本蒼白不足的大腦額葉皮質關聯神經通道,逐漸調整成豐足和精緻的狀態,因而改善原本好動分心、情緒衝動、學習困難的問題。透過「慧治感覺統合運動訓練計畫」他們的身體,終於學會「穩定自己」。
孩子的轉變,老師都看在眼裡,家長也感動在心裡。小元的家長說:「他以前連功課要寫哪裡都不知道,現在會主動動筆,我們真的很高興。所以我們會用陪他一起釣魚當作鼓勵,讓他持續努力。」
而小偉呢?當其他孩子專注寫功課時,他依然趴著,需要課輔老師一字一字地帶著寫,稍一離開,就又停滯。他不是不想改變,只是,需要課輔老師更努力地說服家長,才能讓小偉有機會改變。
這幾年,慧治定期訪視所補助位於全台的偏鄉弱勢兒少課輔班,發現特殊兒的比例逐年升高,有些甚至有超過八成的孩子有學習或情緒障礙。然而,這些課輔老師,大多沒有受過特殊教育的專業訓練,是一群用愛心與耐心撐起教育現場的英雄。他們不喊累、不求名,只希望自己能真正幫助到這群需要幫助的孩子。
然而,教育這些特殊的孩子,課輔老師除了愛,還要有方法。為了支持課輔老師,慧治邀請特殊教育專家,知名的亞斯教母卓慧珠老師,開辦「慧治特教講堂」,設計四堂專業課程,教導課輔老師理解孩子的內在困難。課程從「看懂隱性障礙」、「三明治回饋法」到「IEP個別教育計畫書寫」,從「提問技巧」到「社會性故事設計」,讓原本只能以愛苦撐的課輔老師,終於有了一個可以倚靠的「特教工具包」。

為期四個月的「慧治特教講堂」除了慧治所補助的課輔班老師熱情參與,更邀請 #中華民國快樂學習協會 #財團法人感恩社會福利基金會 所補助的課輔班老師,一起上線學習。希望幫助全台灣的課輔老師一起增能,為特殊兒的福祉,齊心努力。
課程圓滿結束後,課輔老師們都給予高度評價。老師們的心得與回饋,也讓人非常感動:

💛請立即捐款支持【慧治「護幼苗 成大樹」偏鄉弱勢兒少扶助計畫】

高雄羊逃城課後班周立純師母表示:「花媽老師教的不只是方法,更讓我們重新理解教育的本質。每次上完課,我心中都會跑出許多聲音…… 我昨天怎麼沒想到這樣回覆小明? 前天我怎麼忘了先同理小花的情緒?…… 花媽提供的專業及科學方法,讓我常常被提醒和教育--要讓學生有發言權及主動權,還要學習客觀陳述當下所看到的事實,即便學生老是犯同樣的錯誤,一樣要拿掉主觀的感受去評價孩子,從孩子的行為去觀察他們沒有說出口的弦外之音,才能對症下藥。期盼自己及課輔班團隊能成為這群孩子們生命中的Keyman,幫助孩子鬆綁內心的枷鎖。」

屏東海山課輔班的陳水梗總幹事則給予全五星滿分評價:「很佩服講師花媽不但提供特教專業知識及經驗分享,更額外指導如何使用AI作為教學輔具。更感謝慧治基金會一直用心安排各種專業老師來提升我們兒少服務品質。」
